“脑科学被誉为科学皇冠上的明珠,也是人类探索宇宙和自身的最终相遇。未来在脑药、脑机接口、医疗器械等主要赛道上,都将实现千亿级美元市场。”4月8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投资运行总监高雨森,在“深圳创投日”第六站·走进光明“合成生物和脑科学领域专场”上分享道。
在场的投资人纷纷掏出手机、站起身来拍摄高雨森PPT里统计的相关市场规模数据。根据其PPT内数据,脑药物赛道预计2025年达1830亿美元;脑机接口赛道预计2025年超5000亿美元;医疗器械赛道预计2028年超565亿美元。
相较于2021年,合成生物概念的狂奔突进。2023年,资本市场对合成生物公司回归理性。据市场公开融资信息,2022年合成生物赛道全年融资不足百亿元人民币,且超四成融资额由头部4家创造。
此前光明区内率先进入中试阶段的合成生物公司,已经处于“完成商业闭环”的赛点。因而,此次头部公司均未在路演环节上出现。同时,根据大部分头部老板的朋友圈,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发现,他们都在外地看项目,即找寻可落地的应用产品、场景和场地。
而光明区内的另一个脑科学产业,因今年AI产业的爆发,接过此前合成生物的热度,成为一颗燃起的新星。本场路演中6个项目里,有4个是脑科学企业,同时现场投资人对于脑科学初创公司的关注度明显更高。
近7万平方米脑产业园全部招满
“目前国内脑科学在区域布局上呈现三足鼎立局面,以北京、上海和深圳三个城市为主。其中,深圳主要依靠优质的市场环境和成熟的资本对接机制,在产业化方面的布局更为成熟。”高雨森说。
据统计,目前深圳已聚集了近百家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产业领域重点企业,2022年深圳市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企业产业规模约20亿元,增长率突破20%,预估2025年该产业规模可翻番达40亿元。
目前脑科学产业的主战场在深圳光明区。为此,光明区参照合成生物产业发展模式,也为脑科学产业成立了一个创新中心作为产业孵化平台。而脑科学创新中心有两大特点,其一是深港两地融通发展;其二是“拎脑入住”产业服务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之所以能做到“拎脑入住”,在于深圳正在光明区投资近9亿元,建设全球首个跨物种的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而光明区也将合成生物产业发展路径,延续至脑科学产业,用“设施+人才+技术”带动“脑与类脑产业”发展,实现原始创新+资源共享,发挥沿途下蛋+聚集效应。
在光明区已聚集近千名人才、72个科研团队的基础上,高雨森表示,脑科学创新中心约1万平方米的空间里入驻了18家企业,同时,在光明区政府支持下规划建设的近7万平方米的类脑智能产业园,已入驻了近40家企业,“全部招满”。后续第二批还储备了近60家企业,届时将入驻一个约10万平方米的新建产业园。
在融资规模上面,过去半年内,脑科学创新中心帮助6个项目取得了近1.5亿元的融资,入驻企业融资规模累计超10亿元。“在跟投资机构交流中,我发现脑科学产业发展正在迎来一个重要的窗口期,今年开始迈入市场化阶段。”高雨森说。
此外,按照深圳市20+8政策“一产业一基金”的规划,深圳市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产业基金规模定下了10亿元,“目前相关方案正在科创委牵头下进行意见征集阶段。”高雨森说。
资本更关注已有确切产品的公司
在市场上资金趋紧的背景下,本次的6个项目的问答环节中,投资人的问题聚焦于单价成本、应用场景、应用人群等更为“接地气”的指标。同时,投资人也更加关注已经有确切产品的公司。
针对现代人类大脑英年早衰、精神疾病越来越频繁等问题,脑吾脑开发了一个“大脑健身房”,借由游戏这个“数字药物”,配合经颅电刺激头环、VR等硬件设备,以“数字疗法”为精神疾病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方式。
“对于人脑的细微变化,自查和筛查的难度很大,目前也没有药物获批,但若是对大脑采用干预训练,轻度认知障碍阶段尚可逆转。后续结合康复和养老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将逐渐盛行。”脑吾脑CEO竺映波说。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GMI的一份报告,2019年全球数字诊断与治疗市场规模达到86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9.6%,预计至2025年达到5044亿美元。同时,美国FDA针对精神了疾病已批准36款“数字药物”进入临床。
比上述数据更为重要的是,脑吾脑已经开始商业化运作。目前公司产品已经与中国太平保险全资子公司合作开发出了“储蓄型AD增寿险”“消费型AD住院险”两款保险产品,同时也与保险代理公司签约上架相关产品。
除了脑吾脑以外,一家主打AI肌电产品对女性盆底肌进行康复训练的公司——碳基脉冲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碳基脉冲”),借着女性智能设备在电商渠道CAGR高达45%的风口,也吸引了不少投资人关注。与脑吾脑相似的是,这家公司在产品、渠道、人群上已有明确目标,距离商业化仅有几步之遥。
此外,本场路演还有,提供动物科研一站式服务平台的深圳灵赋拓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一种新型人体仿生安全免疫消毒杀菌制剂的深圳温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运用光学成像技术解决工业细胞可无标记、反复多次使用的深圳市倍捷锐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专注将基因原位检测与空间组学技术应用于肿瘤早筛的鲲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