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3日,伊拉克农业部宣布因缺水停止全国水稻种植。此消息再度引发人们对全球大米市场供需的关注。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稻产业经济岗位专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团队稻米首席分析师李建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伊拉克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球的份额极小,所以该国停止水稻种植对全球大米市场几乎不会产生影响。
此前,印度围绕大米出口采取的系列政策引发国际大米市场波动。联合国粮农组织9月公布的最新数据指出,粮农组织大米价格指数在2023年8月上涨了9.8%,达到142.4点,较去年同期高出31.2%,达到15年来的名义高点。根据分类指数,印度8月大米价格指数为151.4点,环比上涨了11.8%,
FAO称,印度的报价推动了整体指数增长,反映了印度出口政策造成的贸易中断。
李建平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印度是世界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其大米出口量占全球的40%以上。因此,该国大米出口限制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推高国际大米价格,特别是对于非洲国家的粮食安全造成冲击。
同时,李建平称,全球大米贸易量不大,贸易规模约为5000万吨/年,占产量的比重低于10%,不易受市场炒作的影响。此外,水稻种植区域较集中,东南亚、南亚和中国南方产区可实现一年两熟、三熟,种植时间跨度大,主产国之间、不同品种之间有较强的可替代性。“综合来看,相较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产品价格,国际大米价格波动幅度较小。”
多重因素推高国际大米价格
近期,国际大米价格持续波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流通与产业发展处处长、经济师张秀青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印度等国禁止出口大米,厄尔尼诺天气引发减产预期,东南亚一些国家积极进口并提高储备水平,这是近期国际大米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根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自2012年以来,印度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目前每年出口的大米比排在其后的三个最大出口国的总出口量还要多。
近段时间以来,印度大米出口政策持续变化:今年7月,印度政府宣布禁止除蒸谷米和印度香米外的大米出口;8月25日,印度宣布对蒸谷米出口征收20%的关税;8月27日,印度政府宣布将印度香米的出口最低价设定为每吨1200美元。9月8日,印度财政部称,自9月9日起,对除蒸谷米和印度香米外的大米征收20%出口税,并禁止碎米出口。
除了印度,阿联酋经济部7月28日宣布,即日起将暂停大米的出口和再出口,为期4个月。俄罗斯政府7月29日称,决定继续临时禁止本国大米及碎米出口,期限至今年12月31日。
张秀青称,多国出台“同向”农业政策措施,已经成为助推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的重要原因。2007年以来,全球大宗农产品市场经历了三次大涨,其间均出现了部分国家或地区宣布禁止或限制粮食出口的情形。自新冠疫情暴发开始,据不完全统计,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共出台了限制出口的贸易政策212项。
天气因素也是扰动水稻种植和大米供应预期的主要因素。今年4月以来,受厄尔尼诺影响,东南亚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引发多国稻谷减产预期,泰国、越南等主要大米出口国下调年内大米出口量预期。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胡冰川此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考虑到稻谷作物具有的生长补偿、气候适应性增强等因素,阶段性的天气因素对产量的决定性、实质性影响较小,更多是减产预期造成市场情绪面波动,从而在短期内推高大米价格。
国际大米价格缺少持续上涨动力
根据美国农业部今年6月末公布的信息,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的水稻生产国是中国,其次是印度。大米是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主要主食,亚洲、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美洲是最大的大米消费地区。在全球大米进口方面,撒哈拉以南非洲是最大的大米进口地区,略高于整个亚洲的总进口量,占全球进口量的31%以上。
当前,大多数南半球生产国已经收获了2023/24年度的主要和次要水稻作物,而赤道以北的大多数主要作物将在一、两个月后进入收获阶段。
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季节性进展表明,全球各主要水稻生产国的主要作物种植保持强劲。这可能有助于弥补产量下降——由于降雨不均匀或北半球将在今年四季度播种的淡季作物种植减少。 水稻种植韧性表明,由于过去一年稻谷价格上涨或投入成本下降,水稻种植的相对盈利能力有所改善。
根据FAO的最新数据,预计2023/24年度世界大米产量为5.232亿吨,供应量为7.185亿吨,利用量达5.208亿吨,贸易量达5330万吨,期末库存为1.981亿吨,世界库存与使用比率为37.7%。
张秀青称,从联合国粮农组织9月最新预测来看,2023/24年度全球大米产量同比提高1.1%,消费量同比持平,期末库存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从供需基本面看,国际大米价格并没有上涨基础。考虑到美国加息步伐虽然放缓但依然维持高利率,国际食物价格指数趋弱,国际大米库存处于历史高位,未来支撑国际大米价格继续走高的动力较有限。
中国大米市场受国际影响不大
今年以来,受国际大米价格上涨、印度大米出口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中国大米进出口规模月度和季度同比有所下降。根据海关数据,今年1月至7月,中国累计进口大米189万吨,同比下降53.3%。
对此,李建平表示,中国稻谷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水稻播种面积位居世界第二,大米库存占世界总库存的5成以上。中国大米进口主要用于多样化品种调剂和饲用需求,对外依存度低,因此国际大米贸易政策变化对国内大米供需和价格影响不大。
他解释道,相较前两年,中国今年自然灾害程度较轻,目前气候风险期已过,按单产来看预计是丰收年,因此,虽然国际大米价格炒作影响心理预期,但是国内大米价格受影响较小,并不具备大幅上涨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