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3月28日晚,小米汽车首个车型——小米SU7的售价价格终于揭晓。在售价公布后4分钟,这款新车的大定破万,7分钟大定已破2万。
与上市反响同样备受关注的,还有逐渐浮出水面的小米汽车供应商。据不完全统计,至少三家及以上莞企也在小米汽车供应链生态体系中,覆盖智能座舱、车载镜头、防护功能组件等领域。
放眼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是9大重点产业链条之一。东莞正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新立柱,提出2025年前引进培育1家以上有重要影响力的新能源整车企业以及10家以上汽车关键零部件单项冠军。
小米汽车亮相,莞企浮出水面
记者从企查查获悉,小米在汽车产业链条上进行了广泛投资,覆盖动力电池、车规级芯片、激光雷达、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基本贯穿了汽车产业的上、中、下游布局。其中,就有不少东莞企业。
作为小米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蓝思科技深度参与小米SU7车型的智能座舱屏幕和结构件,蓝思科技主营中控屏、仪表盘、B柱、C柱、充电桩、动力电池结构件等,已与超30家国内外新能源、传统豪华汽车品牌以及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开展过合作。2023年上半年,蓝思科技新能源汽车及智能座舱类业务实现收入22.82亿元,同比增长46.93%。
宇瞳光学与小米生态链公司有项目合作。该公司专注于光学精密镜片、光学镜头等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车载等专业视频监控领域,入选第七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是全球视频监控镜头市场的头部企业。
宇瞳光学是全球视频监控镜头市场的头部企业。
今年初上市的美信科技也与小米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这家专注于磁性元器件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具备多品类磁性元器件的综合制造能力,正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加大对汽车用功率磁性元器件的研发创新及市场开拓力度。
东莞,正在炙手可热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上把握主动权。去年,宁德时代正式与东莞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零碳制造”“绿电制造”进一步打开想象空间。
疾驰车流,东莞“动力”
换道超车,更多车企“触”电新能源产业,为疾驰车流装上“东莞动力”。
正扬电子是国内燃油商用车传感器领域的头部企业,目前正在黄江投建正扬汽车零部件研发及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投资10.8亿元,在新能源产品方面布局整车控制器、热管理系统产品及汽车线束制造,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23.91亿元。
一批“金字招牌”也逐渐起势。在谢岗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投资65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跑出推进加速度。时隔不久,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将在这里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项目预计年产值约170亿元。以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为主攻方向,银瓶基地正开展产业延链、补链、拓链精准招商。
东莞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
作为中国领先的汽车电子一级供应商,远峰科技围绕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车身电子、智能电动四大业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其流媒体后视镜产品可减少80%以上的视野盲区,还具有实现强弱光环境自适应、夜视增强、图像畸变矫正视觉算法等功能优势,现已与超过30家主流汽车厂商达成深度技术方案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入选全市9大重点产业链条之一,远峰科技作为“链主”企业正撬动产业建圈强链行动。
截至2023年8月底,东莞新能源汽车累计超过19.5万辆;累计建成充电桩超3万个,车桩比6.5:1。
新能源汽车发展“电力”满格。目及东莞今年前2月经济运行数据,充电桩、锂离子电池热度不减——东莞充电桩、锂离子电池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6.6%、53.1%,汽车类零售额增长20.7%。
以2025年底为推进期限,东莞提出力争核心城区公共充电服务半径小于0.9公里,建成公共充电桩2.5万个,加快提升充电服务保障能力,将进一步助推新能源汽车良性发展。
新能源汽车热起来,制造业动能“旺”起来。
氛围升温,产业“疾驰”
充电桩高歌猛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勃兴,背后是逐渐起步成势的新能源产业。
要让电动汽车充电速度更快、充满电后跑得更远、售价更低,主要依赖于电池材料的变革。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能源材料与器件创新工场,锂离子电池材料团队已推出第三代高电压镍锰酸锂电池。相比目前占主流的二代普及型磷酸铁锂电池,第三代高电压镍锰酸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约50%,达到600瓦时/升,而每千瓦时电池的成本反而能降低30%。随着产业化进程加快,第三代材料凭借价格、性能上的优势,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质变。
创新加持之外,政策也正升温。根据《东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东莞拟在2025年前引进培育1家以上有重要影响力的新能源整车企业以及10家以上汽车关键零部件单项冠军。去年市政府“一号文”中提及,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新立柱,明确2025年底前新能源产业集群率先突破千亿元规模。
东莞2023年重大项目动工仪式,78个重大项目“上新”。其中,新能源重大产业项目成为主力,17个项目总投资145.1亿元。
东莞向“新”实力有目共睹。根据胡润研究院2022年、2023年发布的《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东莞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12位;在新能源中小企业聚集指数这一指标上,东莞两年稳居全国第二。
随着更多新能源汽车上路,东莞新能源产业也正“一路疾驰”,点燃产业升级新引擎。
龚菊 谢麦诗 叶永茵
龚名扬
龚菊;谢麦诗;叶永茵;龚名扬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