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楠、樟、梓、椆并称为四大名木,而金丝楠木被冠以其首,
现在像这样的一根金丝楠木的大料市值人民币20多亿。
这座建筑一共由68根这样的金丝楠木大柱支撑着,如今造价几何?奢华程度让人无法想象,。
第一次来北京观光的游客第一站的首选都是故宫。游人都是穿过天安门直奔紫禁城,与之一墙之隔的太庙常常被游人忽视。
即使你第二次第三次来北京游玩,太庙也很难出现在你的行程之中。
这座让人震撼的中国最大体量的古建筑就这样与你擦肩而过。
故宫自建成以来经历了数次天灾人祸,重建了一次又一次,早已不是明朝的原装货,但太庙每次都幸运地躲了过去,
有人说太庙是明朝原装,而故宫是清朝的高仿。这话一点不假。
太庙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祖先的灵位都供奉在此,按照《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规定,紫禁成的左边是太庙,右边是社稷坛,
道先来到的是庙门,也叫五彩琉璃门,门外有几百棵古树。
这红墙,黄瓦,绿树,构成了一幅极美的图画。
进入庙门就是戟门,戟门前是五座金水桥,这个规格与故宫一样。
在戟门两侧插有120条金龙戟,象征仪仗,有礼仪之门之称。这120条金龙戟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全部被掠走。
过了戟门就是太庙,也叫享殿。
太庙坐落在三层须弥座上,重檐庑殿顶,它的规格不亚于紫禁城里任何一栋建筑。
故宫太和殿是皇权的最高象征,不容超越,
那么先帝的地位也是极重要的,如何平衡呢?
太和殿和太庙都是建在三层的须弥基座上,太和殿的三层基座非常高,而太庙的基座比较低,这样整体上太和殿是比太庙高的。
那么如果不算基座,只看宫殿本身的高度,太和殿的高度是27米,太庙的高度是32.5米,太庙比太和殿高了5米5。 一来一往,巧妙地解决了两者之间的矛盾。
故宫里的大殿只能隔着围栏向里张望,而太庙是可以进去的。
那份震撼就来自你跨进太庙大殿的那一刻。
整个大殿面积达到2240平方米,这个面积比太和殿小了100多平方米,因太庙比太和殿高出5.5米,所以在体积上太庙比太和殿大8600立方米,
人进去显得非常的渺小,崇敬之心油然而生,这里供的是列祖列宗,巨大的空间就是为了营造这种对先祖崇敬的效果。
如此大的空间由68根金丝楠木支撑着,每根柱子粗1米多,两人抱都有点费劲,梁上的部件也全部为金丝楠木,而且全部为本色。
而太和殿在清朝时因火灾重建,因当时楠木资源枯竭,已经找不到这般尺寸的楠木大料,只好用红松代替。
这场面你也只能在太庙才能看到。
再看地面,这里你每一步都踩在百万之上,这种地砖叫金砖。敲击它能发出金属般的响声。虽然也是泥土制成,但工艺极其复杂,一块砖要耗时两年才能制成。
前些年,一对永乐御窑金砖就拍出了80多万的价格。名符其实的金砖。
600年来,这里上演了无数次的帝国礼仪。
祭祖的前三天,皇帝和文武百官就开始斋戒,不饮酒,不吃荤,不处理刑事案件,甚至不看病。
祭祖时把先帝的神位从后面的寝殿请到这里,按规制摆好,皇帝带领文武百官开始庄重的祭拜。
公元1850年2月25日农历正月十四,道光皇帝在弥留之际,写下一道朱谕,死后灵位不入太庙,不立神功圣德碑。
这是因为道光在位时签署了近代中国第一份不平等条约,道光皇帝自感愧对祖先,更没有颜面像列位先祖一样接受后世子孙的祭拜,这才留下了这道亲笔朱谕。
道光死后,咸丰皇帝没有遵从父命,还是把道光的灵位放入了太庙,因为不想担上不孝之名。
在享殿的后面是寝殿,在没有祭祀活动时,先帝们的牌位都是供奉在这里。
再往后走,一道红墙,隔出一座独立的院落。这里是祧庙,这里供奉的是先祖们的牌位,像在清朝,这里供奉的是在努尔哈赤之前的四位先祖。
1924年11月5日,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紫禁城,
600年未停的皇家祭祖的香火,熄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