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OpenAI的信息再次刷爆网络,原因是由于继ChatGPT之后,OpenAI又推出一款震惊科技圈的产品。2月16日凌晨,OpenAI宣布推出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
据介绍,Sora可以创建长达60秒的视频,具有非常详细的场景,复杂的摄像机运动,和充满活力的情感的多个角色。
世界互联网教父凯文·凯利预测:“未来将会是一切都与AI相连的世界,将其称为镜像世界。”科技以人为本,趋势大于优势。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也是当今社会发展最快、对社会各方面影响最大的科学技术。
未来虽远,我们的目光更远。今天《思维品书》特此为大家整理了2本关于AI的好书,今后的十年,必定是科技重塑生活与产业的十年。希望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运作逻辑、并明白其中潜在风险和益处,从而更好地控制风险并创造价值。
《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
作者:亨利·基辛格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人工智能时代来临,将带来划时代的变革。人工智能正改变我们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外交政策,这一切影响远远超过任何领域的传统范畴,而我们为此做好准备了吗?
在《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一书中,来自政府、企业和科技界的三位思想家——外交家基辛格、谷歌前CEO施密特和麻省理工苏世民计算机学院院长胡滕洛赫尔齐聚一堂,探讨人工智能及其改变社会的方式,以及这项技术对我们所有人的意义。
本书通过梳理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人类思想及技术演进的历程,进一步讨论了人工智能赋能的网络平台给个人、企业、政府、国家和地区带来的影响,以及人工智能将在重塑世界秩序和安全格局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该书反思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人类自我身份认同产生的巨大冲击,以客观的视角提出人类在未来几年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以及解答工具。
比尔·盖茨曾说:“人们总是高估一年内的变化,而低估十年内的变化。”
当ChatGPT炒起了一轮轮股价上涨,全球科技公司都在跟进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警告,“人工智能将在五年内成为安全领域的关键因素,其颠覆潜力堪比活字印刷术。”
5月27日,基辛格100岁生日。他思路清晰,并非常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影响。
最近,基辛格和谷歌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麻省理工学院苏世民学院院长丹尼尔·胡腾洛赫尔共同完成了一本关于未来的书——《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其重点并非人工智能,而是人类自身的未来。
基辛格认为,“未来机器可能带来全球瘟疫或其他大流行病,给人类造成毁灭的不仅有核问题,任何领域都可能。我们生活在一个破坏性空前的世界中。”
人工智能发生之迅猛,超过大多数人的预期。今天,在尚未出现强大人工智能能力时,我们需要有前瞻性的思考。
人工智能将引发教育革命,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将改变我们与他人,以及我们与自己的关系。
未来,孩子们可能在更先进的人工智能助手的陪伴下长大,这个助手集保姆、导师、顾问、朋友等多种角色于一身。
这样的助手几乎可以教孩子任何语言,也可以训练孩子学习任何科目,并根据每个学生的表现和学习风格来因材施教,使他们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当孩子感到无聊时,人工智能可以充当玩伴;当孩子的父母不在时,人工智能又可以成为监护者。
随着由人工智能提供和量身定制的教育被引入,普通人的能力既会有所提高,也会面临挑战。
人类和人工智能之间的界限将会惊人地模糊。
如果孩子在年幼之时就用到了数字助手,他们就会对此习以为常。同时,数字助手将与它们的主人一起成长发展,并随着他们的成熟,将他们的喜好和偏见逐渐内在化。数字助手的任务是通过个性化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类同伴的便利感或满足感,它们给出的建议和信息可能会被人类用户视为必不可少。
机器学习系统已经超越了任何一个人的知识,超越了我们所认为的可知边界。
对机器的依赖将决定并因此改变现实的结构,产生一个我们还不了解的新未来,我们必须为探索和领导这个未来做好准备。
在特定领域,人类可能会对人工智能言听计从,更喜欢人工智能的数据处理过程,而非人类思维的局限性。这种遵从,可能使许多人甚至大多数人退回到一个个人的、过滤的、定制的世界。
在这种情境下,人工智能的力量加上它的普遍性、隐蔽性和不透明性,将引发人们对自由社会甚至自由意志前景的怀疑。
在许多领域,人工智能和人类将成为探索事业中的平等伙伴。因此,人类的身份将反映出与新关系的和解,无论是与人工智能还是与现实。
《5000天后的世界》
作者:凯文·凯利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在互联网商业化的5000天后,社交媒体开始蓬勃兴起。现在SNS兴起后又过了近5000天了。
接下来的5000天,将会发生什么事?
K.K.预测未来将会是一切都与AI相连的世界,他将其称为镜像世界。
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已经超越国界,并对国际经济和政治产生影响。GAFA的规模扩展到可以左右国际社会命运的程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巨变,世界到底要向什么方向发展?
物理世界将与虚拟世界融合,同时将产生新的平台,进而形成新的工作方式和组织形式,我们将迎来以中国和印度为中心的亚洲世纪。除了对未来科技发展的预测,K.K.也对社会形态变化进行了预测,涉及商业变革、地缘政治、社会学等。
K. K.没有因不断出现新的技术、产品或流行趋势而迷失方向,而是执着地对科技本质的深层结构进行观察,他在书中指明了产生科技的世界本身具有何种发展趋势。
无论哪种科技,能够解决多少问题,就有可能引发多少问题。
二者比例看似各占一半,其实不然。科技带来的益处占比为 51%,而它引发的问题占比为 49%。虽然二者之间只存在 2% 的微妙差别,但是如果将这个比例放在时间的长河之中,我们就会看到其差别有多么巨大。
判断一项科技的时候,一定要思考这项技术是否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无限的可能性。
比如基因工程。埃博拉疫苗可以挽救无数生命,但是它的意义也无法与 CRISPR-Cas9 这类基因编辑技术比肩。因为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对其他科学技术产生影响,可以带来呈几何级增长的可能性。
对于科技带来的问题,永远不能靠减少科技解决,而应该发明更好的科技。
虽然环保人士和评论家主张“减少科技的使用范围以解决滥用科技造成的问题”,但我认为这样并不正确。如果不能发明出更多、更好的科技,我们是无法解决现有的问题的。
只有看到一种科技的应用范围下限,我们才能完整地把握它。
技术的发展和当初发明者的预期相去甚远,这才是科技所具有的本质的发展趋势。人类对科技的态度有点过于谨慎。
我们很少去关注落后科技的弊端,而总是在担心新科技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比如,我们不会将新科技的风险与旧科技的弊端进行比较。
只有保持几分饥饿的状态,才能有继续创新的可能。
比如只有小企业才能做到革新。有很多风险投资人会为小企业提供资金援助,但是如果投资金额巨大,他们就会直接收购小企业,而不会坐等革新成果。所以,不要以为给初创企业充足的资金是好事。如果资金太多,反而会毁了这些小公司。金额只要能大致维持企业生存即可,真的是所谓的“给口饭吃”就行。
创新并非集中型,而是分散型的,是根植于企业文化之中的。
因此,即便买下小公司,也无法买下它们的创新性,买下的只能是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收购无法带来未来的持续创新,只是普通的商业行为而已。
创新的本质是要从低效和失败中汲取经验。
在硅谷有一个说法,叫作“积极地失败”。失败了,跌倒了,再从原地爬起来,这才能帮助人们吸取教训。硅谷的革新都来自正确对待失败的态度。即使实验失败,也会被当作成功的一部分,没人会对此加以非难。
亚洲国家如果可以更宽容地对待失败,可能就会更容易产生创新。
越成功的企业越难以实现真正的创新。
例如微软这种在计算机领域致力于开发最佳操作系统的公司,如果想要将重点转移到软件领域,就要暂时从现在的最高峰跌落。这种决断非常难,通常只有疯狂的人才能做到。这种事情比尔·盖茨做不到,但乔布斯就可以。总之,越是成功的企业越难转型,在转型期就要面对业绩下滑的现实,这样颠覆性的技术转型确实十分艰难。
重点在于二次创造。
万能的“神”并没有创造世界,而是创造了可以创造世界的生物。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曾说过,“亚马逊必然会消亡”。GAFA 在大约 25 年内就会被取代,不会再有现在的势头,也不会再位列顶端。不过,距离这四家企业彻底消亡还要 100 年的时间。
区块链是 AR 协作生产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数字货币和区块链这些新技术使得协作生产中的支付环节变得简单。这里所指的并非一般的公开技术,而是通过改进达到商业级别的技术。未来,所有的开发者必然都能得到合理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