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民生保障工作,重点是要关心关爱困难群众,给困难群众带去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兜底性、基础性的工作,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在现实生活中,仍有一些特殊困难群体因种种原因成为“沉默少数”,如何发现困难群众?如何提供精准救助?需要不断提高救助工作精细化水平,变“被动”为“主动”,健全社会救助工作体系,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级。
一是完善工作网格,确保兜好底。区财政局综合考虑地理位置、辖区面积、人口规模、居住集散密度、邻里熟稔程度等情况,探索设置社会救助“区-街镇-村居-村组/小区-楼道/宅基/埭”五级网格体系,将日常活跃在基层一线的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楼组长、妇女小组长、埭头人、志愿者等充实至社区救助顾问团队,打造困难群众身边行走的“资源库”,及时发现、了解辖区内因突发事件、意外因素造成的困难人群,第一时间送政策、送服务;同时,也让镇人民政府、村居委会能第一时间了解村组、小区里在发生什么、困难群众在想什么、救助服务需要干什么,达到救助的“双向奔赴”。将网格化“政策找人”下沉至群众身边,让群众少跑腿、服务更到位,实现“我要找”变“找到我”。
二是融合各类阵地,确保兜牢底。将区、街镇、村居各级社区救助顾问点与党建、社会治理、为民服务平台深度融合,主要以“党建+社会救助”服务模式,以“街镇党群服务中心宣传+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理审核”“党群服务站宣传+村居委会协助代办”“党群服务点宣传+楼组/宅基议事点信息传递”三级运行网络,建立“15分钟社救政策了解圈”,推动社会救助政策一沉到底,直抵群众“家门口”。畅通社会救助宣传、议事、代办、评估、受理等服务。建立救助顾问四张清单(对象清单、顾问清单、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分层分类关注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
三是锁定目标人群,确保兜准底。紧紧围绕“找什么样的人”,深化完善困难对象发现、识别、评估、入库及救助机制。以各街镇城运中心为硬件基础,叠加“电子走访”信息系统软件,设立实有人口库、救助人口库和宅基地信息库为基本信息数据库,进一步搭建救助服务资源库、救助政策法规库为扩展数据库,利用社区救助顾问(村居干部)智能手机,从功能上支撑村居社区救助顾问定期走访困难群众及巡查轨迹,做实、做深“线上记录、汇总、反馈、查询”“线下走访、发现、评估、帮扶”,实现了走访、反馈、救助评估“一键式”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