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
  • 广告服务

京财时报

滚动新闻:
·科技成果集中亮相中关村论坛年会产业发展前路开阔 ·交个朋友2024年营收12.50亿元,年GMV超150亿元 ·A2型蛋白质+新生态:a2紫曜TM如何延续A2型蛋白质,打好HMO这张“ ·品类互补聚势能,紫燕食品品牌矩阵开启连锁新纪元 ·中信证券去年业绩向好投行“失速”,高管薪酬缩水近七成,仅董事长收入超20 ·情况反馈!事关济宁城区空调公共汽车票价 ·教育部推进AI人才培养对接,我国已拥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200万余家 ·上海莱士拟以42亿元收购南岳生物 ·AI赋能医疗服务全面升级,今年以来已新增智慧医疗相关企业超过3万余家 ·春菜热潮涌动,今年以来已新增生鲜蔬果相关企业超51.2万家 ·户外运动热潮催生新职业,今年以来已新增超过1万家户外运动相关企业 ·春风行动助力就业3100万岗,贵州人力资源相关企业全国最多 ·首张“绿卡”!LOL全球总决赛冠军Rookie宋义进又获新身份 ·小马智行2024年营收再破5亿元,研发费用剧增95.7%,彭军:要在中国 ·管好你的体重,是个人的事也是国家的事 ·稻草熊娱乐02125发布年度业绩,收入11.25亿元同比增加33.77% ·视频开了十年的半层书店,最后一夜 ·春耕新科技助力农业生产,我国农业科技相关企业已超过2.1万家 ·房地产市场持续回稳,我国现存房地产相关企业超375.5万家 ·宠物医疗乱象亟待规范,我国现存宠物医院相关企业1.2万余家 

科技成果集中亮相中关村论坛年会产业发展前路开阔

京财时报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25-03-28 09:45:07   阅读量:7368   

在3月27日开幕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一批“硬核”科技成果集中亮相,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25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接连发布。

来自清飞科技的仿生机器人妮娅在服务台向来宾招手示意;宇树科技的GO2机器人在会场内灵活穿梭;梅卡曼德的Mech-GPT多模态大模型赋予机器人具身智能大脑,让机器人能听懂人的指令、完成分拣工作……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年会现场看到,今年的论坛年会多了不少机器人“参会”,更多的技术创新成果正在进入产业、走进生活。

产学研协同发力

在年会开幕式上,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书记、主任窦贤康发布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主要分布在数理天文信息、化学材料能源、地球环境和生命医学等科学领域。获评项目包括嫦娥六号返回样品揭示月背28亿年前火山活动、实现大规模光计算芯片的智能推理与训练等。

开幕式还发布了10项2025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北京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成果、北京重大开源成果等在列。

上述重大科技成果既有学界身影,也不乏产业龙头的参与。如“北京重大开源成果”的发布单位包括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理想汽车、智谱AI、面壁智能等。小米汽车、小米科技、快手可灵AI等11家公司、机构和单位成为“北京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成果”的共同发布单位。

在年会展区,令人耳目一新的科技产品背后,是科技、金融和产业的紧密结合。

北京耐德佳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展出的XR智能眼镜小巧轻薄,将VR头显模组厚度降低到传统方案的约三分之一。该公司技术人员介绍,公司由北京理工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中国科学院博士团队及资深光学工艺师团队共同创立,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此前接受过中关村发展集团的多轮投资,如今,该公司已经成为联想、惠普等公司的智能眼镜光学模组供应商。

人工智能成为焦点

人工智能是本次年会的焦点,新兴科技项目“剑指”人工智能。本次年会的前沿大赛板块吸引了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的3200多个项目参赛,海外项目超四成。人工智能参赛项目812项,占比达到四分之一,在脑机接口、基因治疗、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高水平创业项目。

“在过去30年数字技术兴起过程中,人工智能的发展是最新浪潮。2017年以来,与生成式AI相关的专利增加了800%以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表示,中国是人工智能领域领先的专利申请国。

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在年会全体会议上表示,在人工智能和相关技术爆发式发展阶段,需要更高的算力。算力是刚性需求,需要更高的存储密度和更低的能耗,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就包括量子计算机。“基础研究的发现往往会催生一些革命性的工业技术,但是从科学发现走向产业需要很长的时间,在量子信息这种高科技领域,这一点表现得更加突出。要统筹好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商业化的关系,统筹好长期和短期的关系。希望有一天,通用量子计算机项目能真正应用在人工智能领域。”薛其坤说。

人工智能也将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的培育与转化。“人工智能是非常好的工具,也是一个新的科研范式。”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余刚表示,他所在的复旦大学,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将人工智能与科研结合,已在多份顶级期刊发表了研究成果。他相信,通过人工智能和不同学科的研究,能够产生一些新的交叉成果。

以知识产权为创新生态基石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正重塑全球的经济格局。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就是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创新生态的‘基石’、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器’。”北京市副市长孙硕27日在本次年会上说。

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申长雨介绍,根据最新统计,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已经达到484.6万件,是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4件,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预期目标。

“知识产权已从创新活动的外部激励,转变为生产要素高效配置的内在逻辑。”北京市知识产权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马一德认为,在供给侧,应重点支持培育高价值专利。在需求侧,要突破转化障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机制。在环境侧,则需重新审视“最严保护”的政策导向,既要严格保护,又要防止权利滥用,在保护中促进公平竞争,在保护中优化营商环境。如何通过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申长雨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推动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探索构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制度规则,发布人工智能专利申请相关指引,开展数据知识产权地方试点,推动建立相应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畅通流动。

“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加快构建专利转化生态。”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王培章表示,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利在我国专利总量中占比约四分之一,是我国高科技的创新策源地。要构建专利转化生态,重要的是通过市场化机制,让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数据和信息服务机构、知识产权交易机构、投资机构、金融机构等形成生态圈。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热文推荐

首页 | 新闻| 财经| 房产| 娱乐| 旅游| 时尚| 生活| 科技| 健康| 汽车| 教育| 今日北京 | 电子报

Copyright @ 2010- 网站地图
关于同意京财时报设立互联网站并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