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在中新天津生态城不动产登记中心,大到屋顶,小到座椅、垃圾桶,借助光伏板都能“发电”,不但实现建筑用能自给自足,一年还能给电网输入12.8万度电。零碳建筑,正从试点走向现实应用……
企业拿到一定碳排放配额后,超额排放需在碳市场购买额度来履约,减排成功则可出售富余配额获得收益。倒逼和激励机制,激发了企业减排积极性……
看似没有关联的两个场景,实则有着共同的“减碳”指向,一个依靠科技力量,一个建立在制度创新基础之上,都是在为打赢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而战。“双碳”对应的是一场系统性变革,而越是面对复杂问题,越要避免陷于问题本身,必须跳出问题看问题、透过现象抓本质。实现“双碳”目标,最直接的是减排降碳,从发展的角度看,实质是新旧动能转化的问题。引导化石能源主导的传统产业规范化发展,借助节能技术减少碳排放;通过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增加新动能的比重,在“一减一加”间推动绿色化转型升级,实现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的全面重塑,这是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的客观需要。我市坚持制造业立市,瞄准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与推动“双碳”工作具有内在一致性。
解决问题看宏观思路,更看行动落实。“双碳”目标下的变革广泛而深刻,涉及的不是一个行业、一个部门,更不是某个人,从产业链到供应链、创新链,从生产端到消费端,都是绿色低碳发展链条上的关键点。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推动减碳、治污、增绿、增长并进,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推进垃圾分类打造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不容懈怠。政策举措执行有力,相互配合协同高效,激发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是提升发展绿色度的内在保障。
驶入“双碳”赛道,要打的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必然会经历传统产业转型阵痛、新兴产业成本由高向低的发展过渡期。咬定目标不动摇,厘清破与立的路径,拿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毅力,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我们定能在这场硬仗中赢得更多主动。(津云新闻编辑孙畅)